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加入最愛 | 相關連結 | 聯絡我們 |
| English |
2021關節鏡醫學會冬季研討會
 
Home > PTNEWS 雙月刊


第 110 期 【 分享系列 】 心動的感覺---我在心臟衰竭中心
6


吳瑋勤

◎心臟衰竭中心的成立
國內首創將心臟復健設置於心臟專科病房,治療區與病房區的牆面是以透明玻璃打造,這樣的目的除了提供心臟衰竭病友一個安全的治療環境,對於首次接觸心臟衰竭復健治療的我,知道隨時都有心臟內科專業的醫護人員在旁待命,頓時讓我忐忑不安的心舒緩一些。又為了讓過去心臟復健繁複手抄記錄及設定簡化,特地找來程式設計工程師,替心衰中心寫一套整合系統,將心電圖、運動血壓和運動處方匯集成一份完整的報告,所有的設定也都能在中央監視站完成,不但減少治療師的負擔,更能專注在觀察病人的運動反應上,畢竟接觸的是一群被認定風險較高的心臟衰竭病患。
此外心臟衰竭中心特別與長庚大學合作,將原本的心肺功能測試結合另外兩種新的儀器,近紅外線光譜儀(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與非侵襲性心輸出量測量儀(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Measurement)來監測病患運動中的心搏量及週邊血液氧氣利用率,以達到精確掌握運動中生理變化,提高運動治療的安全性。

◎心臟衰竭病友的新生活運動
“求求你,等我出院好一點再叫我運動可以嗎”這是我遇到第一個住院病友對我說的話。有別於以往接觸的物理治療病人,他們對於運動治療大多保持著懷疑以及意願不高,而運動耐力變差是心臟衰竭的主要特徵,這類病人只要稍稍活動便感到氣喘噓噓,日常生活中也容易覺得疲倦,久而久之,變得更不想運動,但這樣不動又加速器官功能降低,惡性循環之下,臨床上許多案例及研究證據顯示,心臟衰竭會反覆的住院,就不足為奇了。目前的醫學研究證明,有氧運動並不會惡化心臟的重塑性,甚至有抑制的效果,因此希望每一位心臟衰竭病友都能夠進入中心接受心臟復健運動療程。在住院期間,我們設計了屬於心臟衰竭病患的衛教單,藉由淺顯易懂的圖示,教導病人簡單的床邊手腳關節運動,先以短時間多做幾次的方式,再逐漸增加每次運動的時間,這個時期,更重要的是讓病人能認同運動復健的重要性,除了個案管理師的連結,還藉由類似學長學弟制度,以及每年一次的病友會,讓後輩燃起要向前輩看齊“我也能像他一樣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的決心。兩年多的努力下來,臨床上可見到進行訓練的病友,在執行運動訓練一個月之後紛紛表示走路變得比較輕盈,不會動輒就喘,甚至一開始需要家屬陪同前來的病友,也可以進步到自己搭車前來運動。

◎多喝水怎麼會沒事
多喝了幾碗綠豆湯,就可以讓心衰病患再次入院,自從接觸心臟衰竭這個領域,我才知道飲食控制是有多麼重要。一旦飲食攝取超過心臟負荷的水份及鹽分時,這些心臟無法排除的水分會停留在身體裡,最明顯的症狀就是體重增加,同時由於心臟打出的血液不夠幫忙腎臟執行排尿功能,排尿量也會減少,等到水份已經累積到肺部產生肺積水,就會導致疾病惡化與發作。病友在出院後開始進入運動復健第二期的這3~6個月,接觸最頻繁的就是我們物理治療師,因此把關工作就顯得特別重要。常常病人對於飲食控制疏忽大意了,運動表現就會不如以往,變得容易喘或運動強度無法增加,此時與個案管理師聯繫安排水腫檢查,或再次衛教正確的飲食觀念,避免疾病又惡化或發作。這樣經過3-6個月訓練後,進入運動治療第三期,也就是居家維持期,在第一期及第二期的過程中,病患已經不斷被教導運動的好處、運動的安全以及運動強度自我監測方法,已經熟悉自我身體對運動所產生的反應,對於運動量的拿捏也比較能掌握,再加上飲食控制趨於穩定,治療回歸到生活中一直延續下去。

◎未來•我在心臟衰竭中心
跳脫以往不同的復健領域,從完全陌生到逐漸熟悉,心臟衰竭中心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而是一個大家庭,在心臟科醫生、復健科醫生、個案管理師、專責營養師、專科藥師以及專科護理人員的團隊合作之下,希望幫助更多心臟衰竭病人,生活品質更進一步的提升,也希望能為每一個病人設計適合他的運動處方,讓心臟衰竭病人都能再次感受心動的感覺。




 
 




公會Logo下載

台灣物理治療所地圖

文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