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加入最愛 | 相關連結 | 聯絡我們 |
| English |
2021關節鏡醫學會冬季研討會
 
Home > PTNEWS 雙月刊


第 116 期 【 專業分享 】 物理治療與安寧照護
5


吳英黛

社會觀念的改變,緩和醫療備受注意,以往相關文獻多限於癌末患者,近年來緩和醫療已多涉及非癌患者,如慢性心或/和肺衰竭、末期腎病等的探討,自己一直接觸這類慢性病患,感受很深,故一直關心緩和醫療此一議題。以前年輕,覺得自己心智上或無法承受,隨年齡漸長,對生命的體驗漸深,覺得或可盡一份心力,加強涉獵,最近唸了一篇發表於2012年探討物理治療介入與安寧照護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作者Cobbe和Kennedy是愛爾蘭Milford Care Center的物理治療師,該中心是公立之機構單位,擁有30床的安寧病房,是提供70公里方圓、36萬人口相關服務的主要場所。由2名緩和醫學的醫師領導,多專業團隊中有2名物理治療師,其他成員還有職能、語言、音樂、藝術和另類治療師、營養師、社工和牧師。

Cobbe等人回顧2010年一月至六月該中心的病歷,在半年期間有251次出院記錄(含死亡),病人男女分布相似(女性占51%),年齡在33-94歲間(中位數70歲)、癌症診斷占92.3%,非癌僅7.8%。住在安寧病房時間的中位數為10天(1-185天),有54%接受生命終期的照護,46%接受症狀控制或/和復健,在該單位死亡者入住時的功能低於存活者。

患者轉介物理治療的標準包括醫師照會、病人同意以及有生活功能、生活品質和支持上的需求,該中心65%的病人會轉介給物理治療,35%病人無轉介,無轉介者停留時間≦4天。58%的病人會有物理治療評估和介入,功能評估方面主要是採用Edmonton Functional Assessment Tool,該功能評估量表滿分為30分,功能越差、分數越高,成效評估亦以此做分析。轉介物理治療者中有53%的病人存活出院,死亡者中有5人其物理治療未事先停止,表示是有些超出預期、8%因病情惡化無物理治療評估、18%(n=26)的病人因無需進一步介入只有一次的記錄。在90名有治療者中,出院時有功能記錄可與入住時相較者共計46名,半數(n=23)功能有進步、28%(n=13)未改善、22%(n=10)惡化,整體而言功能進步了15.7%。

物理治療的介入主要分成9類,分別是(1)步態訓練、(2)轉位、(3)運動、(4)呼吸困難處置、(5)疼痛處置、(6)心理支持、(7)病人衛教、(8)家屬衛教,以及(9)淋巴水腫的治療。物理治療介入次數之中位數為4次,介入方式最多的是步態訓練(67%)、轉位訓練(58%)、運動訓練(53%)、病人衛教(18%)、呼吸困難介入(15%)、家屬衛教(8%)、淋巴水腫治療(6%)。病人衛教服務比例偏低,作者認為是治療師不習慣做相關記錄所致。物理治療計畫常會中斷是該中心病人的一大特色,有1/3機率因為病人不在或不適宜接受治療,這種中斷以及病人功能有很大的波動和變異是物理治療師最大的挑戰,物理治療師必須根據介入的好處和禁忌等做即時之臨床判斷,病人出院或死亡也多不易預期,而影響治療目標和計劃。

這篇文獻雖屬回顧式、描述性的研究,但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考藍圖和成效報告,在其參考文獻中還有一篇在美國密西根州進行的相似研究(Rehabil Oncol 2009;27:3-8),就所引用的數據看來,不同地區物理治療的使用情形和介入/治療計畫不同。文獻報告物理治療的介入和使用不同,或許與病人類別/症候/需求不同有關,治療師的背景經驗不同可能也有所影響,未來或許應加強跨領域的全人照護訓練。

老年社會怎樣讓病人尊嚴離去、痛楚最少,是重要議題,我國現在對非癌病患安寧照護的需求與物理治療介入的概念仍多所欠缺。目前參與緩和照護的治療師應也很少,參與者除了己身意願外,恐也應有某些篩選、準備和訓練,包括與這些病人及家屬的溝通技巧、症候的有效處理等跨領域照護的訓練。有志於安寧照護的同仁宜參考相關文獻、加強素養,同時加入創意,以提供生命終期者一個更具支持性、兼具改善生活功能和生活品質的物理治療介入。

參考文獻

Cobbe S, Kennedy N. Physical function in hospice patients and physiotherapy interventions: a profile of hospice physiotherapy. J Palliat Med. 2012;15(7):760-7.





 
 




公會Logo下載

台灣物理治療所地圖

文字版